战火中的蒲公英
文//信 真
1940年的太行山脉被硝烟熏染得灰蒙蒙的,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指挥所的油灯在深夜里跳动着微弱的光。聂荣臻将军正在地图前研究作战部署,忽然听见警卫员报告:"司令员,三团在井陉煤矿救下两个日本小姑娘。"
担架抬进指挥所时,5岁的美穗子正紧紧搂着襁褓中的妹妹。她的碎花布衫被硝烟熏成了灰黑色,小脸上还沾着血污,却固执地睁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。聂荣臻快步迎上去,蹲下身轻轻抚摸她沾满尘土的头发:"别怕,这里是八路军的指挥所。"小姑娘突然抓住他的马裤裤腿,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。
军医检查后发现,妹妹琉美子的脚踝被弹片划伤,已经发起了高烧。聂荣臻立刻派人到附近村庄寻找哺乳期的妇女,自己则亲自用搪瓷缸煮了稀粥。美穗子起初攥着小拳头不肯吃,直到看见将军用清水仔细洗净一只雪花梨,切成小块递到她嘴边。月光透过窗纸洒在指挥所的土炕上,聂荣臻就这样抱着美穗子,一勺一勺喂她喝粥,直到孩子在他怀里沉沉睡去。
三天后,聂荣臻收到日军从石家庄发来的电报,同意接收孩子。他亲笔写下一封600余字的信,用毛笔工整地抄在宣纸上:"日阀横暴,侵我中华,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......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,一女仅五六龄,一女尚在襁褓中,彷徨无依,情殊可悯。"落款时,他特意在"聂荣臻"三个字旁画了一朵小小的蒲公英。
临行前的清晨,美穗子突然挣脱警卫员的手,跑回指挥所拽住聂荣臻的衣角。沙飞的相机定格下这一瞬间:将军微微弯腰,将一个用红绸布包裹的梨子放进小姑娘手里,背后是太行山连绵的峰峦。当挑夫的担子消失在晨雾中时,聂荣臻仍站在土坡上,望着远处日军据点飘扬的膏药旗,手中还攥着美穗子掉落的一缕发丝。
四十年后的人民大会堂,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跪在聂荣臻面前。她从日本带来的礼物是一只粗陶罐子,里面装着太行山的泥土和当年那朵蒲公英的种子。"元帅父亲,"她哽咽着说,"这些年我常在梦里看见您的马裤,还有那只温暖的梨子。"将军颤抖着扶起她,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,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跨越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。
如今,聂荣臻陈列馆的玻璃展柜里,那封泛黄的信件与美穗子的和服腰带静静陈列。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展柜上,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带,如同当年太行山上那串深深浅浅的脚印,永远镌刻在中日两国人民的记忆里。而那朵蒲公英,早已在和平的土壤里生根发芽,开出漫山遍野的洁白花朵。
【作者简介】信真,1953年生。1973年入伍。历任北京军区党委秘书、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,军区政治部秘书长,某甲种师政委,石家庄警备区政委。从部队退休后,放弃京城优越生活,回乡创业十年,组织退役军人、军烈属、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,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,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。2024年,被评为北京军休榜样。爱好文学写作,有多部(篇)作品出版、发表,并多次获奖。
联华证券-配资炒股中国股票配资网-网上配资网站-杠杆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