叙利亚位于中东地区,与以色列接壤,常涉及大国间的互动。作为其长期伙伴,苏联及其继承者俄罗斯持续提供援助。
从20世纪60年代起,苏联向叙利亚派遣顾问并供应军备。叙利亚军队借助这些资源,与以色列进行了三次冲突。在1973年的第四次战争中,苏联的介入几乎导致与美国的对抗。
1991年苏联瓦解后,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资产,继续对叙利亚给予帮助。2015年,俄罗斯空军参与叙利亚内部冲突,还动用远程轰炸机发射导弹打击反对势力。通过这些行动,叙利亚逐步控制局面。
这种关系从冷战时期延续到当前的反恐行动,跨越50多年。那么,俄罗斯坚持维护这个中东国家的背后,有哪些地缘因素?
首先,叙利亚的战略位置关键,俄罗斯不愿放弃它。
冷战开始后,中东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。美国通过以色列影响石油资源,以巩固其全球地位。苏联则支持叙利亚,限制美国扩展。两国代理的多次战争反映了这种对抗。
叙利亚毗邻地中海,并与北约成员土耳其相连。在苏联视角,控制叙利亚有助于在中东牵制其他北约力量。
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从东欧撤军,经济受制裁影响,军力不如以往,但仍重视叙利亚。
原因是俄罗斯要保留在中东的角色。冷战时,苏联有埃及、伊拉克等盟友。结束后,埃及转向美国,伊拉克在1991年战争中受损,只剩叙利亚体现俄罗斯的存在。
为平衡美国在中东的扩张,并减少对自身的压力,俄罗斯支持叙利亚当局,与美国-backed的反对派和以色列保持对立。
其次,叙利亚当局需要俄罗斯援助,以维持国内控制。
叙利亚历史决定其依赖外部力量来保障主权。它曾受法国管辖,二战时被英国军队进入。这些经历使其外交难以亲近西方。
长期处于奥斯曼控制下,一战时,叙利亚民众在侯赛因领导下反抗土耳其。费萨尔带领部队北进,与英国合作。1918年10月,他们控制叙利亚,建立临时政权。
1919年7月,大马士革召开国民会议,反对英法划分原土耳其领土的协议,寻求巴黎和会的认可。但法国等拒绝。1920年春,协约国会议将叙利亚交给法国。7月,法国部队进入大马士革,叙利亚落入法国手中。
法国实施严厉管理。1920年代,叙利亚发生武装反抗,法国派兵压制。尽管未成功,这次事件显示了民众追求自主的意愿。
1940年,法国在二战中失利,无力管理。1941年6月,英国和自由法国部队进入。9月,自由法国司令宣布叙利亚独立,但部队仍驻扎。1943年,叙利亚恢复宪政。1946年,外军撤出,叙利亚获得完整独立。
独立后,叙利亚内部不稳。政府无力,在1948年战争中失利,并在政治上依附英美。1949年至1951年,发生4次政变。这些动荡促使复兴党等团体认为,需要强力政权保护国家。
1954年2月,亲西方政权倒台,复兴党等参与选举获胜。新政府以库阿特利为首,外交初期中立。
1956年,英法因运河问题入侵埃及,新政府意识到需找可靠伙伴提供全面援助。于是转向苏联。1970年,阿萨德上台,其政权视苏联为主要支柱。
总体上,俄罗斯援助叙利亚符合双方需求。对俄罗斯,它提供中东基地对抗西方。对叙利亚,它帮助应对以色列和西方势力。
从60年代起,苏联援助叙利亚经济,军队的武器、训练和组织由苏联主导。1973年战争前,提供750辆坦克、100多门炮和导弹。叙利亚最早装备米格23。
1972年晚夏,苏联顾问达3000人。冷战高峰,苏联海军使用拉塔基亚和塔尔图斯基地,反潜机监视美国海军。
80年代,埃及转向美国,苏联加强与叙利亚合作。1983年,萨姆5导弹部署大马士革。这些援助让叙利亚能与以色列对抗,并在亲美国家包围中存续。
苏联解体后,叙利亚坚持亲俄政策,保障政权和利益。俄罗斯也持续支持,保持中东地位。这种互动延续至今。
联华证券-配资炒股中国股票配资网-网上配资网站-杠杆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